俯卧撑,这项看似简单的锻炼近期引起了美国媒体的注意,他们研究后得出了新的发现。这项运动与身体多个部位紧密相连,同时也能体现一个人的抗衰老能力,甚至可以作为衡量健康人的标准。这其中蕴含着许多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俯卧撑与身体各部位关联
俯卧撑能测试身体多个部位的肌肉。做俯卧撑时,手臂承担主要支撑,胸肌需不断用力。比如,健身者在健身房锻炼胸肌,俯卧撑是很好的方法。同时,腹部肌肉保持紧张以保持身体平衡,臀部和大腿的肌肉群也参与其中。这个过程就像连锁反应,每个部位都很重要,每个肌肉群都能在俯卧撑中得到锻炼和检验。此外,做俯卧撑时身体要绷直成平面,只用脚尖和手掌接触地面支撑,这种姿势要求全身肌肉协同工作,若某个部位力量不够,就难以规范地完成动作。
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做俯卧撑时都会遇到某些部位感觉乏力。这其实是身体通过俯卧撑向你发送信息,提示你需要加强某些部位的肌肉力量。这样的现象可以直观地反映出身体不同肌肉群的当前状态。
成为身体状态的晴雨表
俯卧撑,从宏观角度看,是衡量身体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多数情况下,通过几个俯卧撑,我们就能大致了解自己的力量水平。职业教育学院的主任,同时也是体育教育学的教授史蒂温·艾斯特思,也指出,俯卧撑运动主要依靠自身体重进行。若想展现自己的力量和活力,俯卧撑无疑是最简便快捷的方法。例如,在工作的空档,男同事们可能会兴起比拼俯卧撑数量的游戏,以此来展示他们的身体素质,这无疑是最直接的力量展示方式。
这种晴雨表揭示的不仅仅是肌肉的健康状态。有的人外表看似健康,但做起俯卧撑来却感到非常吃力。这时,可能是因为体内潜藏着健康风险。或许是心肺功能不强,影响了运动耐力;又或是某些疾病使得肌肉力量仅停留在表面。
反映抵抗衰老能力
上了年纪的人,做俯卧撑很有必要。专家们认为,它能体现人对抗衰老的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肌肉会慢慢退化,神经对肌肉的控制也会减弱。老年人能否完成一个俯卧撑,竟然与摔倒时能否保护自己息息相关。就像纽约州立大学运动学教授皮特·麦金尼斯的研究发现,俯卧撑能增强身体向前伸展的力量和肌肉记忆,老人身体前倾时,能做出类似俯卧撑的动作,避免摔倒受伤。而那些连一个俯卧撑都做不了的老人,摔倒时更容易受伤。在许多老年社区,我们常能观察到这种对比,能做俯卧撑的老人,身体灵活性和反应能力相对更强。
这些现象显示出,俯卧撑对于老年人来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出人意料。即便只能完成少数几个俯卧撑,也意味着他们的身体仍保有相当的力量。
健康人做俯卧撑的标准
人随着年龄的增大,体力会逐渐减弱,这是衰老的自然现象。按照美国的衡量标准,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俯卧撑数量标准各不相同。以40岁为例,女性做到16个、男性做到27个就算达标;而到了60岁,男性做到17个、女性做到6个就算合格。这些标准与军人定期进行的俯卧撑测试相比要低一些,因为军人经过系统的训练,在体能和耐力等方面都更为出色。但若是普通人无法达到这些标准,就应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
许多中年职场人士因长期不锻炼,可能连40岁男性体能标准的一半都难以达到。若在地面上做俯卧撑有难度,可以改变练习角度。起初,可以从与地面成45度角的平面上开始,然后逐步过渡到楼梯和地面。这种方式,是一种逐步提升锻炼水平的良好方法。
俯卧撑能反映内在健康
俯卧撑不仅能显示出肌肉状况和抗衰老能力,还能揭示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有人做俯卧撑时,勉强支撑几秒后身体就出现颤抖,这可能是缺乏锻炼的结果,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早期信号。比如,甲状腺功能异常、心脏疾病等都可能影响运动能力,使得俯卧撑变得困难。不少人在体检前如果俯卧撑表现不佳,体检结果可能会揭示出影响运动能力的疾病因素。这表明,俯卧撑与我们的整体健康紧密相连,而不仅仅是肌肉力量的问题。
医院康复科有时会建议患者做俯卧撑以检验身体恢复状况,尤其是对那些骨科疾病患者,他们的肌肉恢复情况可通过俯卧撑完成度来直观反映给医生,从而帮助医生评估病情恢复进展。
从俯卧撑看锻炼习惯
俯卧撑测试能反映出一个人的锻炼情况。若某人俯卧撑的数量远超同龄人,那么他很可能有着良好的锻炼习惯。像那些长期坚持锻炼的人,他们的俯卧撑数量可能比同龄人多出数倍。相反,那些无法达到标准的人,可能生活中缺乏锻炼。比如,一些沉迷于电脑或沙发的人,尝试做俯卧撑时可能连一个都做不了,这表明他们的不健康生活方式使得肌肉变得松弛。
年轻人若发现俯卧撑数量未达健康标准,应检视自己的作息,考虑加强锻炼。至于老年人,若能多完成几个俯卧撑,那可能就是平时注重养生锻炼的成效。
你有没有留意过,你做俯卧撑的能力,或许和你的健康状况有关联?若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不妨点个赞,也欢迎你分享你的观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afengtian.com/html/tiyuwenda/9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