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马拉松赛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以2024年上海和北京的马拉松为例,报名人数众多,但中签率却十分低。而且,这些赛事背后还潜藏着不少商业上的可能性和机遇。那么,这些具体情况又是怎样的?
残酷中签率
2024年上海马拉松报名情况异常热烈,报名人数超过了25万。但到了比赛日,真正能参赛的只有3.8万人,中签率仅为11.2%。北京马拉松报名人数也达到了18万以上,然而参赛人数仅为3万,中签率大约在16%。这让许多跑者感到非常遗憾,想要参加心爱的比赛确实很不容易。
中签率实在不高,给参赛者们带来了不小的打击。为了能跑马拉松,许多人早早开始训练,但名额这么少,就算准备得再充分,也未必能获得参赛资格。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跑者正在四处寻找其他的参赛机会,这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名额“秘密”渠道
一些卖家透露,获取马拉松参赛资格的方式主要包括“赞助名额”、“直通名额”和“追加名额”三种。赞助商与赛事联手,能获得一定数量的名额。这些名额对赞助商来说,是提高品牌知名度的途径。很多赞助商品牌会将这些名额授予符合要求的跑者,让他们身着品牌服装参赛。
许多赞助商发现,穿着他们品牌装备在赛道上竞速的运动员,就像走动的广告牌。于是,他们开始与不同地区的俱乐部建立合作关系,向运动员提供装备和资金支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运动员在比赛中使用他们品牌服装的专有权,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身着他们品牌的服装。
跑者成名路
不少跑者实力不凡,城市马拉松便成了他们崭露头角的好机会。若能在比赛中表现出色,便有可能在跑圈内小有名气,甚至通过网络走红。一旦成名,无论是售卖装备还是传授训练经验,都能在网络上获得额外的经济收益。
“小房跑不动”这位抖音博主堪称代表。他以前在手机店工作,月薪大约5500元,全年收入也就66000元左右。但要是他能在马拉松比赛中被俱乐部或品牌看中,或者找到直播带货的路子,收入肯定能增加。所以,很多跑者觉得,为了赢得参赛资格而多花钱也是挺正常的。
奖牌火热潮
互联网的推动下,路跑比赛数量逐渐上升。许多人受到激励,纷纷加入马拉松的队伍。参与马拉松和获得奖牌,成了年轻人热衷的社交潮流。报名费用从20到179元不等,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比赛,就能得到一枚实体的奖牌。
到2024年12月2日,抖音平台上关于“Keep奖牌”的内容播放量超过了54.5亿次。这表明,这种以奖牌作为吸引力的竞赛十分受欢迎。主办方还有奖牌的提供者都从中获得了不少收益。此外,奖牌设计师的订单已经多到明年年中都排满了。
疯狂商业化
马拉松赛事的商业化浪潮让整个行业变得异常火爆。赞助商们为了宣传,不惜使用极端策略,众多商家也竞相尝试分一杯羹。跑者们为了争取参赛和成名,甚至愿意额外付费获取参赛资格。有些赛事组织者为了追求利益,不加区分地扩大规模,最终导致赛事质量参差不齐。
在这种商业气息浓厚的环境下,优质产品可能会被劣质产品所排斥。不少出色的赛事,由于缺乏有效的商业化策略,很难与那些过分装饰的赛事相抗衡。消费者在难以区分优劣的情况下,很可能会选择那些质量较差的赛事。
消费者抉择
在马拉松商业化趋势面前,消费者要保持清醒。每次参赛,本质上是对自己财务的一次选择。我们要选择那些管理规范、评价优秀、有社会责任感的赛事,而不是仅仅被华丽宣传所吸引。
消费者的选择对赛事市场的发展趋势起着关键作用。若大家普遍倾向于选择优质赛事,这有助于促使低质量赛事改进或被淘汰,从而让马拉松行业得以更健康地发展。你对当前和未来的马拉松赛事有何看法?欢迎点赞、分享这篇文章,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afengtian.com/html/tiyuwenda/9702.html